Search

The myth of coworking with headhunter 2

  • Share this:

【迷思3 - 透過獵頭就能找到工作】

許多求職者會認為獵頭邀約見面,就代表獵頭會幫助他/她找到工作。甚至在面談完,就繼續回到自己的職場日常,完全喪失了“自主找工作”的意識,痴痴地等著獵頭再度聯繫。

其實這真是會錯意的尷尬。最糟的情況是,你委屈地說獵頭承諾我會主動幫我留意機會,所以才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獵頭身上,完全浪費了自己的主動出擊能力、寶貴的時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注意,獵頭的薪酬是來自於客戶、企業雇主,不是來自於求職者付錢幫忙看工作的,那麼我們該抱什麼心態看待這件事情呢?

這邊劃發成“主動求職者”、“被動求職者”的立場來看待“獵頭聯繫”這件事情。為什麼會分成這兩個角色,其實以獵頭產業而言,甚至對一位“有價值”的獵頭顧問而言,客戶期待他去尋找的是所謂”被動求職者“。白話來說,被動求職者就是那些沒有太大意願異動、滿足現況、不會主動在求職網站投遞職缺寄信給獵頭,甚至在自己領域做得有聲有色,完全不需要主動觀望的人。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是考驗一個獵頭的精髓了。

[#主動求職者]
如果你是計畫性要轉職,有明確的動機原因。對你而言,與獵頭的合作這件事情,請秉持著不求回報“增加探索機會機率”的心態。獵頭產業因為LinkedIn的崛起,變得很透明,你變得不難自己找到獵頭與招募人員了。至於如何站在求職者的立場“不付費的善用資源”?那麼在接到獵頭邀約時,請針對履歷與面試做好充足準備,並在面談前準備好幾個核心問題,是朋友同事家人“無法給予”的那種問題去請教獵頭,當獵頭感覺到你的用心積極,相信他也願意多犧牲個人時間,與你分享多一些洞見。

[#被動求職者]
對於現階段沒有意願想換工作的求職者,對於獵頭的訊息或電話,心態上通常會覺得比較尷尬,但請秉持著“有效的Networking來自平時的建立”。你可能會簡單的告訴獵頭短時間不異動,但太短的幾句話交流,是無法讓獵頭留下印象的,人家說見面三分情,就算不見面有“人聲互動”還是比較有感覺的。若下次有一樣合適的職缺,而剛好正逢你的想轉換期,可能真的就忘了聯繫你。所以我會建議被動求職者心態保持開放,對於這種訊息或電話,明確讓對方知道你的“期望值與簡單聯繫方式”,這樣的行為雖然沒有太多互動,但獵頭能有效記錄到入他的筆記或資料庫,降低被遺忘風險。我記得曾幾次的“獵人過程”反倒幫了目標對象的”老公或老婆“不小心換了工作呢,而且會發現愈高階的被動求職者,更是會善用獵頭的主動,轉化成讓人留下印象的好機會。

Happy Hunting!
Lynn


Tags:

About author
Writing from my experience to share ideas which helps you explore career mindfully to identify your uniqueness. Sharing inspiration, articles for ways to live your adventurous life while encouraging you to work intentionally. Lynn,從事跨國獵頭,私人職涯教練,有著一份需時常換位思考並穿梭於不同國家、文化、人之間共事的職業。 在這條道路上,與上千人的交流中,我的職業身份會認為我們都該用全球職涯、個人品牌的思維來經營自己,而精神上則該隨時保持“有意識地工作“去做選擇。 回歸日常,這邊是我心靈的喘息空間,透過經驗寫出合適方法,陪伴你挖掘自己的獨特性、表達自己,或是分享那些平時閱讀到的好文章,讓素未謀面的我們在這共勉之。 - 我的原創文章都會整理在Blog: https://lynnihlin.com (如欲轉載於其他平台,請先訊息告知) - 而推薦的選文都會在文章最下方列入轉載來源,可親自原作者的網頁做追蹤,支持原創。 - 因為職涯問題牽涉原因甚廣,無法單純在網路上作回答,請多包涵。
Lynn,從事獵頭&職涯教練,穿梭於不同國家與人之間。這是我的喘息空間,從交手全球上千求職者與客戶經驗中,用淺白方式寫出給忙碌職場人夠用、實用的資訊,轉化成你自己的工具。
View all posts